人勤年丰

2023-01-25 23:53:09 来源:新湖南xhn

李朝德


(资料图)

秋去冬来,颗粒归仓。

云南的冬天大多数时候都是丽日蓝天,高天流云。土地早已翻过,金灿灿的阳光洒满大地,红色的土壤被晒得酥脆。地歇人闲,腊月让人心无挂碍。

在我老家滇东北曲靖,一进腊月,年就以倒计时的方式开始了。

学生放假,游子归来。年像一个号令,家乡像一块磁铁,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围拢而来。就连村里的鸟雀也突然多了起来,它们在房前屋后叽叽喳喳,搜寻晒干在树梢的零星软枣、柿子,啄食遗落的稻穗和秕谷。

腊月的村庄像一锅不断添柴的水,随着时间推移,温度越来越高。

腊月虽无农事牵挂,但也不轻松,一家老小新衣服要买,必要的年货要备,磨豆腐、磕饵块、打糍粑、点凉粉、熬麦芽糖……单是筹备吃的,就五花八门,头绪繁多,是力气活,更是技术活;是准备食物,更是筹备仪式。

放寒假的娃娃也闲不得,撕松毛(松针)、捡鹅卵石,磨豆腐时摇浆,熬麦芽糖时烧水,忙碌中是满满的对年的向往和欢愉。

每年除夕这天,在滇东北,有些东西是必须要提前准备的,诸如对联、烛火、甘蔗、栗炭、松针、扁柏这些都是必需品,马虎不得。至于吃的嘛,鸡和鱼一定要有,最好是大红的公鸡和红尾鲤鱼,红红火火,年年有余嘛。另外一道必备菜是长菜,不切断的白菜、青菜、葱、青蒜直接下锅,祈愿好日子长长久久。

这一天,屋子里的女人忙着操办年夜饭,男人准备酒茶,孩子们忙着张贴对联。吃饭前,要把栗炭烧得旺旺的,再把孩子们捡来的鹅卵石丢进去烧得通红,用火钳夹了,放在铺有青松毛和鲜扁柏枝的铁盆里,整个屋里一下子沁满松毛与柏枝的清香味。年长者一手端盆,一手端一杯净水,在房屋的每个角落,把水淋在烧红的栗炭和鹅卵石上。“呲”的一声,雾气散开,烟雾缭绕,满庭芬芳。然后就是放炮仗,长辈给晚辈压岁钱。无论多少,欢天喜地,其乐融融。

炮仗放过,年夜饭也恰恰备好。云南很多地方都有过年垫青松毛的习俗。过去是在堂屋里垫厚厚的一层,人就在青松毛上盘腿而坐,团团围拢吃年夜饭。近些年来,随着人们对舒适方便生活的追求,这习俗渐渐淡了,但老一辈人坚持认为,不管饭菜有多好,底下没垫青松毛都不叫过年。

零点的钟声响起,整个村庄鞭炮声此起彼伏,礼花照亮整个夜空。睡前还要准备“翻梢”仪式。“翻梢”在当地话中与翻身的意思差不多。长辈取两根带着根系和梢叶的甘蔗,倒竖在大门后的两侧。大年初一清晨,由晚辈、特别是上学的孩子把甘蔗翻正,边翻边喊吉利话,诸如“翻梢了,一年更比一年好”。为鼓励孩子们早起翻梢,长辈们往往会在甘蔗的顶端用红线挂个小小的红包,让早起者、勤劳者获得意外的惊喜。

大年初一,尽量要吃好玩好喝好,谁也不准吵架,不准蓬头垢面出门。大家坚信,大年初一第一天,就是来年日子的参照,要天天如过年一样日子富足喜气。年初二、初三,是走亲戚及拜年的日子。走亲戚最重要的一项是接嫁出去的姑娘回家,过年一家人团团圆圆,仿佛又回到了从前。也不需带什么礼物,到菜园里拔两棵白菜、几根青蒜苗就可以回家了。

三天大年过完,但年的味道一直要延续到元宵节以后。喜庆温暖的气氛,就这样在滇东北的大地上萦绕……

《人民日报》( 2023年01月25日 第 08 版)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海峡社团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  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